今年首场月全食14日“上线”,我国仅东北地区可见一点“尾巴”
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今年的第二次月全食对于我国公众来说更为友好,我国全境可见全过程,将发生在9月7日至8日。两次日食都是日偏食,一次将发生在3月29日,一次将发生在9月22日;2次月食都是月全食,一次将发生在3月14日,一次将发生在9月7日至8日。
月全食 [新华社]
DeepSeek火了,他们这样谈“人工智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话题十分火热。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部门负责人和媒体记者,DeepSeek一直是话题热词,大家热议“人工智能+”为工作、生活、学习带来的改变,探讨随之而来的安全、社会治理、道德伦理等新课题。
时政 [新华社]
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去年1月,他带领团队成功推出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参观者在参观“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模型。  在郭国平看来,量子计算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量子计算与更多前沿技术碰撞出创新火花,为全球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 量子 量子通信 [新华社]
逐梦火星!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完成火星采样返回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孙泽洲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孙泽洲介绍,火星是太阳系内和地球最为接近的行星,此前我国已经通过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将通过天问三号任务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孙泽洲表示,此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四次登陆月球、一次登陆火星、两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经验,为实施火星采样返回打下了基础。
[央视新闻]
研制顺利!多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将于今年首飞
多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顺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去年,航天科技集团和蓝箭航天都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目前,多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顺利。多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将于今年首飞今年,我国还将有多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实施首飞,或者进行相应的试验,包括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智神星一号等。按照计划,朱雀三号将在今年进行首飞。
航空航天 航天 火箭 [央视新闻]
我国北部湾海域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海域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这口井测试日产天然气约37万立方米,原油约102吨,成为北部湾盆地首个花岗岩潜山油气勘探发现。此次在北部湾盆地勘探新发现,将有助于保障我国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
能源 [央视新闻]
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但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毫米级精度的引导下,这项手术共计耗时1个半小时,术中出血不到20毫升,每枚螺钉置入位置的切口长度约1.5厘米,达到了手术预期。??天智航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覆盖20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手术总量已突破10万例。这是国际上首个“三位一体”的通用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 [科技日报]
“祖冲之三号”问世!中国再创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期该校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成功构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祖冲之三号”包含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多项关键性能指标大幅提升。这是“祖冲之三号”芯片示意图。据悉,“祖冲之三号”科研团队正在量子纠错、量子纠缠、量子模拟、量子化学等多方面加快探索。
量子计算机 祖冲之 [新华社]
美国“猎鹰9”火箭发射21颗“星链”卫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2日21时24分使用“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了21颗“星链”卫星,其中13颗具有Direct to Cell通信技术,这项技术将允许通讯设备通过卫星直接与地面网络通信。
卫星 通信 [新华社]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成果公布!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样品研究为探秘月球演化史提供帮助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带回了月球背面的样品,通过样品的研究,让科学家有了最新的证据,验证月球早期覆盖全月尺度的岩浆洋,为人类研究月球演化史提供了帮助。
科学 科普 天文 嫦娥 [央视新闻]
24小时智能助教、科研“特助”……“AI+高校”是啥样?
新学期伊始,北师大本地化部署DeepSeek,为近万门课程定制“智能助教”。以往研究人员之间的讨论有时空限制,但DeepSeek是24小时在线。此外,专家认为,填报、报表、信息汇总等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借助AI去高效完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表示,高校未来要同步推进技术赋能与风险防控,通过完善科技伦理与学术治理体系,以技术及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大学 课程 钱明辉 [新华社]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家们尝试通过卷曲等方式将手性引入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中,以探索其潜在的新特性和应用。图为手性石墨烯卷的形成示意图。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左旋和右旋石墨烯卷表现出显著的光学活性和优异的自旋选择性效应。
石墨 电子学 自旋 手性 [新华社]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