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刘云彪:屡建战功的骑兵团长
新华社福州8月17日电 题:刘云彪:屡建战功的骑兵团长??兵强马壮纵横驰突,龙岩市史志部门为纪念抗战胜利史迹展收集的多张抗战老照片,展示了刘云彪烈士生前的飒爽英姿和骑兵团的雄壮。刘云彪指挥部队夺下日军碉堡,并向靠近倒马关的日军展开猛烈攻击,击毙其指挥官。此战,刘云彪的骑兵营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1940年初,刘云彪的骑兵营改编为晋察冀军区三分区骑兵团。1942年4月12日,刘云彪病逝于河北晓峰县,年仅29岁。
抗日战争 历史 日军 中国历史 [新华网]
字古以来丨甲骨文中的自然和谐之美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中的“虎”字,恰似竖立的老虎侧影。虎不仅威严凶猛,还曾被看作是祛除邪魅、沟通天地的灵物,它的形象被刻画在青铜器、玉器以及兵符上。现在,部分地区还有给幼儿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习俗。  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通过古老的文字,传承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文化 文物 考古 故宫博物院 [新华网]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沈蔚: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
新华社南京8月14日电 题:沈蔚: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沈蔚表伯是我们家族的骄傲。”1942年5月起,日军对冀中地区展开疯狂“扫荡”。沈蔚身处敌后,多次遭遇危险。“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登报寻人,家里才获悉表伯牺牲的噩耗。”“你是钢铁般的英雄!……为你复仇,为国家民族复仇,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自2019年开馆以来,冀中导报展览馆已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抗日战争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沈蔚 [新华网]
看“金石之路”的古今价值
不难发现,“金石之路”与湖南历史文化中的多个元素重叠交叉,具有丰厚的历史内涵。  “金石之路”超越了地方性概念。金石之路是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国际性概念。“金石之路”自南向北穿越整个湖南,是连通湖南与世界的宝贵通道。  “金石之路”助力湖南文旅事业的发展。
文化 湖南发展 艺术 潇湘 [新湖南]
80年,难忘胜利之夜
图为画作《胜利之夜》。是“胜利之夜”四个大字??定格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抗战胜利之际的历史瞬间???让房屋隐匿在黑暗里这是侵华日军大编队轰炸机群飞向重庆,准备进行轰炸。直到胜利的消息传来??丰子恺之女丰一吟曾写道:??……确实可称为“狂欢之夜”??人们舞火炬、扭秧歌、喊口号延安军民集会庆祝抗战胜利。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胜利??许多商店门前贴出“欢庆胜利”的标语??人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抗日战争 [新华社]
一日禅:知足,才能更接近幸福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生活并不全是繁华似锦,一地鸡毛也是常态。所有的好,不过是来自内心的知足,眼里的热爱,喜欢当下的生活,有趣无盼,人生唯有知足,才能更接近幸福。
[凤凰网佛教文化]
三次长沙会战:烽火淬炼的抗战精神丰碑
新华社长沙8月13日电 题:三次长沙会战:烽火淬炼的抗战精神丰碑??据《湖南抗日战争史》统计,三次长沙会战共歼灭日军1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战马和船艇。
抗日战争 长沙 历史 日军 [新华网]
他们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出家?
文/温金玉  又有善友发来私信询问:“他们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出家?”  “他们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去做司机?”  我们曾引以自豪的先秦诸子百家,至今还剩下几家?  我们对出家有一个极大的误解,认为出离就是要远离红尘,不食人间烟火。  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出家了,为什么?  他的出离,他的清净,最终也感染了他的父母,那个曾以死相逼的母亲,如今也成为虔诚的居士,接纳了儿子的选择。
文化 佛教 出家 [“金声玉振”公众号]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任光:硝烟中屹立的“民族号手”
新华社上海8月10日电 题:任光:硝烟中屹立的“民族号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任光以音符为子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文艺宣传工作。这部反映当时中国底层民众生活状况的影片,也揭示了任光一贯的艺术主张。翌年,在皖南事变突围战中,任光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41岁。当时的进步报刊称其为“民族的号手”,叶挺更是赞誉他为“中国的音乐之星”。??
艺术 音乐 中国电影 剧情片 [新华网]
新华走笔丨延安: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延安,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这脊梁,曾在民族存亡之际燃起燎原星火,如今托举着这片热土上的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一笔一画,续写关于信仰、奋斗、变革与梦想的诗行。近80年深耕一颗苹果,正是延安精神的当代诠释。入夜,金延安街区灯火璀璨,《延安保育院》红色舞台剧正在上演。行走三日,目光所及,延安已不只是底蕴丰厚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上一个非凡的节点,吐纳生机,包容万象。??
抗日战争 延安时期 窑洞 [新华每日电讯]
节令之美|立秋:稻花香里说丰年
8月7日,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农历七月左右,太阳达到黄经135°时开始。屏幕上,显示着他所服务的6000多亩水稻田的“数字孪生”图像。何杨阳是本地人,“90后”,8年前辞去机关单位的工作,满腔热情地回乡种田。在周而复始中,何杨阳深切地感受着土地与节令。立秋前夕的水稻,即将拔节抽穗,田间管理至为重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隐居田园之际。
三农 农业 稻花香 [新华社]
一日禅:不负人间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被人理解是幸事,不被理解也未必不幸。若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理解,往往并无价值,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活在自己的热爱里,切勿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知道自己是谁,想要成为谁,才不负人间一场。
[凤凰网佛教文化]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