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新发现!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 T形帛画发现改痕5月16日,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在湖南博物院发布马王堆最新研究成果。马王堆三号墓墓主人是“辛追夫人”儿子利豨。2022年,湖南博物院完成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将仓库内未入账的所有文物有序编号,共清理出藏品21000余件。
文物 考古 马王堆汉墓 辛追 [新华社]
布达拉宫馆藏大明永宣款造像背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布达拉宫馆藏的几十万件珍贵文物中,有近五万尊不同风格的藏传佛教造像,这些造像时间跨度自公元5世纪到20世纪左右,见证了西藏与祖国的密切联系,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布达拉宫文物管理处文物研究室班旦次仁老师以大量西藏大明永宣款造像为案例,向在场听众介绍了这一时期的佛像如何以媒介的形式增强各民族间的感情。
文化 文物 西藏建设 布达拉宫 [中国西藏网]
香港故宫文博馆推出“‘纹’以载道”沉浸式体验展
新华社香港5月13日电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3日为专题展览“‘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揭幕。  此次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也是故宫博物院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的多媒体专题展览。
文化 博物馆 香港 故宫博物院 [新华网]
一日禅:万事万物,顺应自然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万事万物顺应自然,无欲故无执,无执故无忧。心无杂念,心无杂碍,欢喜自由。
文化 [凤凰网佛教文化]
云冈学研究新成果:大型著作《云冈纹饰全集》出版
日前在京举行的云冈纹饰艺术研究成果展暨《云冈纹饰全集》出版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表示,《云冈纹饰全集》作为系统研究云冈石窟纹饰谱系的奠基性大型著作,为云冈学研究提供了全面权威的艺术图像与学术文献档案,填补了云冈纹饰艺术研究的学术空白,丰富了云冈学研究体系。??
文化 艺术 [新华网]
石学敏逝世 是国家级非遗“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新华社天津5月11日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1日1时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石学敏致力于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六十余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最美医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石学敏 [新华网]
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推出新作《万物有信书系》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鲍尔吉·原野的新作《万物有信书系》已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日前在京举行的“鲍尔吉·原野《万物有信书系》作品研讨会”上,专家表示,作为一位在草原长大的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用汉语写出了草原无尽的美感与质感。鲍尔吉·原野表示,儿童文学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传递最本真的力量,希望能够以浅语写深情,以万物写人生,致广大而尽精微。
文化 艺术 读书 文学 [新华网]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开工
5月11日,在海拔375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噶通镇,总投资约2.4亿元的皮洛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一超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自此进入系统性保护与开发新阶段。项目将建设皮洛遗址保护利用基地,在展览陈列、研究保护的基础上,兼具游客接待、服务配套等多种功能,建设内容涵盖展陈场所、科研及研学用房、游客开放服务场所等。
文物 考古 稻城 [新华网]
从“六大”到“十大”,“双入选”项目背后的文化密码
作为中国考古界极具学术价值的两项年度评选活动,“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 和“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近期相继揭晓。??其中,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和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均同步入选了“六大”和“十大”。四处遗址分处东西,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早期到战国末年,各有特色,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密码?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被誉为“世界稻作文化之源”。
文物 考古 周原 [新华网]
多学科考古探索北京“城之源”脉络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题:多学科考古探索北京“城之源”脉络??作为燕山南麓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琉璃河遗址见证了北京地区首次被纳入中原文明治理体系的关键转变,北京地区自此开启了城市化、华夏化的进程。自2019年以来,考古人员在琉璃河遗址共勘探80余万平方米,新发现西周时期夯土基址、灰坑、墓葬等各类遗迹930余处。通过多学科考古研究,古人的“食谱”也被复原。
文物 考古 王晶 [新华网]
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看农耕文明的发展韧性
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韧性,本质上是五大文明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中华文明五大特性探究农耕文明的发展韧性,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其突出的连续性与农耕文明韧性是密不可分的。  3.统一性:农耕文明凝聚发展的内在基因  中华文明在农耕文明基底上孕育出突出的统一性特征。
三农 农业 炎黄文化 华夏文明 [光明日报]
文化中国行丨探访洛阳龙门“宝藏级”特窟——看经寺
位于河南洛阳龙门东山的“宝藏级”特窟——看经寺近期对外开放,这座洞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看经寺洞窟内的飞天雕刻惟妙惟肖,29尊罗汉像是现存唐代时期罕见的规模大、雕刻精美的罗汉群像。  文物专家“喊话”网民抓住看经寺开放契机前来探索,无论从美学、历史还是宗教角度,都值得细细品味。
文化 艺术 雕刻 艺术价值 [新华社]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