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文物保护展示技术世界领先
开幕式后,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副研究馆员段晓明作了题为《相沿不辍 历久弥新——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主要成就》的主旨发言,他自豪地说:经过50年的发展,马王堆文物保护展示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段晓明总结,50年,全面摸清了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家底,统计共有26937件。  以50年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段晓明介绍,湖南博物院今后将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持续推动马王堆文物的研究、保护、整理和传播。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华声在线]
走进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感受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聚落的礼制内涵
8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商丘永城的王庄遗址,感受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聚落的礼制内涵。该遗址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发现了具有丰富礼制内涵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折射出显著的社会分化;其特殊的葬制葬俗,也反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并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 文物 考古 大汶口文化 [中国新闻网]
比《黄帝内经》还古老 首次记载针灸的医学典籍有多牛?
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 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尤为瞩目,它们既是世界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 ,又是首次记载针灸的医学典籍 。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还记载了一种脉象诊断方法,其描述的症状与现代医学中心力衰竭的表现极为相似,这一发现比西方医学界要早1800余年之久 。
中医 针灸 黄帝内经 经络 [央视新闻客户端]
学习中国功夫为非洲“洋弟子”打开一扇窗
新华社卢萨卡8月14日电 通讯|学习中国功夫为非洲“洋弟子”打开一扇窗  新华社记者彭立军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黄墙红瓦、飞檐翘角的中式庙宇院落内,有一群身着传统灰色练功服、脚蹬黑色布鞋的少林“洋弟子”。  截至目前,中心已培训100余名弟子,并在多所当地国际学校教学300余人次。来自22个非洲国家的100余名少林“洋弟子”汇聚一堂,切磋武艺。孩子们说,是学习中国功夫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
文化 佛教 少林寺 中华武术 [新华社]
老舍:致力于东方与西方的“相遇”
1899年,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的一个贫苦的旗人家庭,“我昔生忧患,愁长记忆新。”也就是说,老舍希望写的是祥子的内心世界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因。老舍生前居住的小院。北京之于老舍,既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也是他文学创作依赖的灵感沃土,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舍只是“北京的老舍”和“中国的老舍”,老舍更是“世界的老舍”。这几段异域经验对于老舍而言意义重大。
文学 茶馆 老舍 祥子 [光明日报]
26937件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完成清库
记者从湖南博物院获悉,经过数十载努力,马王堆汉墓一号、二号、三号墓出土的所有文物完成了系统性清库。经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包括马王堆古尸和漆木器、纺织品、简帛三大主要门类,三大主要门类共整理出26937件文物。据悉,将于2024年8月18日举行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集中发布一批马王堆汉墓文物研究与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文物 考古 马王堆汉墓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侵华日军731部队成员抵达哈尔滨忏悔道歉
8月12日晚,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少年队”队员清水英男乘坐航班抵达哈尔滨,接下来,他将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旧址进行忏悔和道歉。  清水英男今年94岁。1945年3月,14岁的他作为少年兵被征入伍,并被派到位于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总部,在此期间,他目睹日军731部队种种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暴行。清水英男一直感到自己罪恶深重。几年前,他打破沉默,通过演讲等方式向世人揭露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
抗日战争 日本731部队 战争 [央视新闻客户端]
营长坪——“相传关公驻兵处”
益阳的书籍收藏大家“爱书一生”给我发来微信,并随后发来一张民国二十二年出版的《湖南地理志》·第五钢,市县志略,专名介绍了营长坪的来历,“相传关公驻兵处”。但唯独这个“营长坪”,在各类传说、史志中却未提及过。今看到《湖南地理志》历史上的介绍——“相传关公驻兵处”。营长与云长同音,被益阳老百姓叫成了“营长”。说这里是“营长坪”,关羽修桥人马驻扎在此,与《湖南地理志》所记载的位置相符,可说名副其实。
三国 关羽 刘备 蜀国 [港湘新闻网]
陕西汉中发现古大熊猫化石 保存完整程度国内罕见
根据现场采集,头骨化石完整度90%以上,其他骨骼化石完整度达70%。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一石灰岩溶洞内发现大熊猫化石。  综合化石头骨形态、牙齿结构特征及矢状嵴发育程度等因素,专家初步判断该大熊猫化石属于成年大熊猫,可能为雌性个体,长30.2厘米、宽17.3厘米、高21.2厘米,保存的完整程度在国内较为罕见。  据介绍,大熊猫骨骼化石标本采集完成后,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将组织专家通过测年、测DNA等多样方式对该化石进一步保护研究。
大熊猫 化石 古生物 汉中 [中国新闻网]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有哪些亮点?
目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已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基本明确了沉船时代和保存现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今年3月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为中国深海考古作业和文物保护提供了路径参考。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中国南海 [中国新闻网]
源起牛河梁
8月3日,经过近半年修缮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重新开放。这是8月3日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拍摄的展品玉人。  “牛河梁遗址是国内发现的早期文明形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明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显示,牛河梁遗址为距今5800年至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典型代表。这是8月3日拍摄的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积石冢群和祭坛。
文物 考古 红山文化 [新华网]
没有来过潇湘,苏轼为何作《潇湘竹石图》
苏轼的作品《潇湘竹石图》,在展览中亮相。没有史料记载可以断定苏轼曾经去过潇湘地区,因此《潇湘竹石图》是否画的就是真实的潇湘地区,自然也应该存疑。画名或为后人所起在《潇湘竹石图》卷中,画家的落款仅有“轼为莘老作”五个字,作品定名为《潇湘竹石图》未必是作者本意。此外,也曾作题画诗《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潇湘竹石图》题名的逻辑与含义,或许在此。
文化 艺术 美术 苏轼 [湘江副刊]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