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汉学家解读中国文化的“幽默感”
近日,德国汉学家何莫邪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中国“笑”的文化史及其比较视野中的汉语语言哲学,解读“笑”背后的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幽默感”。他不断寻觅古汉语中的“幽默”,探索中国文化中“好玩”又深刻的部分。  从《汉学文典》精读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中,中国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宝藏。”在何莫邪看来,这是一项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意义的工作。
文化 艺术 读书 炎黄文化 [中国新闻社]
虢国玉柄铁剑为何可视为“中华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兵马俑秦剑等皆是如此,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的玉柄铁剑被认定为“中华第一剑”。自此,虢国墓地出土的这把玉柄铁剑就享有了“中华第一剑”的美誉,且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文化 文物 考古 一剑 [中国新闻网]
探访崖壁上的“东方雕塑馆”
6月4日,甘肃天水,游客在麦积山石窟参观。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因延续时间长,造像数量众多、造型优美,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无人机照片)  九美旦增 摄
雕塑 [新华网]
雕漆:一抹流行千年的“中国红”
朱江设计制作的适合年轻人的雕漆配饰。  出生于1976年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朱江是一位雕漆技艺传承人,他自幼随父亲朱庆元学习雕漆技艺,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近年来,朱江设计和雕刻的作品获得国内外30余个奖项。朱江在雕漆工作室对木胎盘子进行反复髹漆。朱江(右)和父亲朱庆元在雕漆工作室研究髹漆过程中的问题。
文化 艺术 手工艺 中国红 [新华网]
盛唐时期的“巡回乐队”长啥样儿
三彩载乐骆驼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尊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的巡回乐队,其中有主唱、有伴奏。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仿佛能听见穿越千年的唐朝乐曲!这组载乐俑体现了西域与中原在艺术领域的融合交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
艺术 唐朝 华章 [新华网]
那一回,苏辙在北京过年
北京故宫南熏殿旧藏苏辙画像内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壶辽墓壁画:备食图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墓壁画:备茶图苏辙在辽国行程示意图  公元1090年正月,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北京度过了新春佳节。那是他第二次到北京,也是他一生当中最后一次到北京。苏辙到北京有何公干?苏辙在1089年农历八月接到任命,这年十月才正式动身,大约在年底抵达木叶山,见到辽道宗,次
中国古代史 宋朝 苏东坡 苏辙 [北京青年报]
古画中的春节怎么过
画中,水道将陆地分为若干块,以桥连接,村舍多达五六处,与大大小小的院落以及篱笆围墙参差有致,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例如,画面中间偏下方的篱笆墙外,正在行走的两个童子正沿街吆喝售卖春饼,其中一个童子胸前悬挂的箩筐里,正是装有春饼。画卷中间人数最多的场景是跑旱船表演。画中可见延春阁与吉云楼等建筑均挂满宫灯,数量多达几十盏。借由此类图像展开的,是画家们的精神世界。
文化 艺术 博物馆 春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一部被杜撰的“伪经”,难掩中国式孝道“真情”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由十余幅图像组成的连环画叙述了“父母养育,含辛茹苦”“褒扬孝子,鞭挞娇子不孝”等中国式孝道。其虽以宣扬佛教孝道思想为题材,却是一部被杜撰千年的“伪经”,意在将中国传统孝亲文化借“佛”之口弘扬。图为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国宝级文物“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
文化 [中国新闻网]
探源中华文明 关注这些考古成果
在八千年龙文化里就能真切地看到中华文明的这些特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实证探究中华文明的本源和特点,也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近年来,众多考古成果实证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这一发现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 炎黄文化 华夏文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央视新闻客户端]
胡旋舞的前世今生
当时中原以舒缓、优美的舞蹈为主,而节奏明快、动作有力的胡旋舞,以活泼的生命力而被人们所喜爱。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里记载了其中旋转的动作,赞叹道:“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陈寅恪认为杨贵妃是擅长胡旋舞的。唐代盛行胡旋舞。此外,在《国家宝藏》《妖猫传》《长安十二时辰》等影视作品中,也出现了胡旋舞和胡旋舞伎,这些都是对胡旋舞的继承与发展。
舞蹈 唐朝 胡旋舞 [光明网-《光明日报》]
紫禁城里的龙文物:叱咤风云五千年
龙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五位。关于其用途目前尚无定论,推测其为图腾象征,或者为祭祀的礼器。这种赐予臣下的铜镜多以龙纹装饰,称千秋镜或天子镜。宋代画龙的代表作之一为陈容《墨龙图》。朝庭对五爪龙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应是专供皇室成员使用的器物,臣庶不得使用。康熙朝的龙三爪四爪较多,反映出一种宽松的文化氛围。那种叱咤风云、充满野性之美、满汉文化交织的龙纹正是康熙朝国力和文化氛围的体现。
文化 文物 中国古代史 陈容 [中国网]
在庙底沟遗址,寻找华夏的“华”
2001年,庙底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不少学者认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绵延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