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真细节震撼了!修复师3年用100多块碎片复原兵马俑
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彩绘文物修复室,一件原本碎成了100多块的秦俑,经过3年修复,重现两千多年前秦国军吏的样貌。这件兵马俑色彩明亮、层次丰富,石绿、石青、朱砂、漆黑,均是天然原料;而俑上原本的紫色,则是人工合成。致敬文物修复师!
文物 考古 兵马俑 [央视新闻]
江西德安发现距今4.36亿年前的盔甲鱼新属种
记者4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此所研究人员在江西德安志留纪地层发现了盔甲鱼类的新属种,已命名为隆平德安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介绍说,隆平德安鱼是一种非常小、头甲不足2厘米的无颌鱼类,生活在距今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隆平德安鱼的鳃后区结构则为有颌类躯甲的起源提供了关键性线索。
科学 盔甲 [新华社]
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挂牌
当日,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挂牌仪式在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举行。同时,考古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东南沿海是南岛语族向太平洋岛屿迁徙的重要源头。4月9日,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4月9日,嘉宾共同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揭牌。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新华社]
我国科学家命名两类新恐龙属种:凌源中华鸟龙与中国华诞龙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和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命名了两类新的恐龙属种,在中华鸟龙科下建立一新种:凌源中华鸟龙,以及一新属新种:中国华诞龙。
恐龙 凌源 [央视新闻]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2019年,考古人员在抢救性发掘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时,在墓室暗格中发现一个木箱,里面存放着这件方形王冠和绿松石金杯。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曾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至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
文化 文物 考古 绿松石 [新华社]
沈阳故宫大政殿等部分建筑进行维护保养
根据沈阳故宫博物院发布的公告,2月25日至5月30日,沈阳故宫对东路的大政殿、正红旗亭、镶红旗亭、井亭屋面进行保养维护。始建于1625年的沈阳故宫,是中国保存完好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这是4月6日拍摄的保养维护中的沈阳故宫大政殿。
故宫博物院 [新华社]
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新华社海口4月6日电 题: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这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入口处还原模拟的考古场景。自2024年9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开展以来,已有近115万人次经由此处,一赏藏于深海的遗珍。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潜设备对水下文物进行提取。“博物馆里展示深海装备,难得一见!”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瓷器 [新华社]
国宝画重点丨这个聚落,书写史前彩陶文明传奇
彩陶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然而自马家窑遗址发现百年来关于马家窑人为什么如此擅长并专注于彩陶艺术的创作在史学界始终是个“谜”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不仅为拨开历史迷雾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还丰富了中华文明在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黄河上游先民的生活图景从历史深处展露开来2018至2024年间的7次考
文物 考古 国宝 [新华社]
可爱的乡村——非遗“娃娃兵”
3月25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的学生在跳芦笙踩堂舞。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2月21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小学生在茶厂学习茶文化。2024年3月25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瑶族小朋友在体验投壶运动。
农村 柳州 梧州 [新华社]
在非遗活态传承中铸造辉煌——袁家镇政企共商非遗与铸造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3月29日,袁家镇政府联合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在嘉禾1958文创园召开“非遗出圈与铸造文化振兴”专题座谈会。袁家镇镇长郭艳丽、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副会长兼非遗分会会长匡治斌及本地优秀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围绕非遗活态传承、铸造文化复兴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座谈会标志着嘉禾非遗与铸造文化进入“活态传承+产业振兴”新阶段。
文化 嘉禾 [港湘新闻网]
大洞遗址:刻在黑曜岩上的东北亚人类演进史
新华社长春3月27日电 题:大洞遗址:刻在黑曜岩上的东北亚人类演进史??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正是源于黑曜岩。徐廷表示,和龙大洞遗址黑曜岩网络与工具风格的跨区域相似性,印证了末次冰期古人类在东北亚地区的广泛流动与迁徙。截至目前,和龙大洞遗址已完成27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文物 考古 人类文明 长白山景区 [新华社]
益阳崛起记
至十九世纪末,汉口开埠,益阳借势而起,开放襟怀,包容四方,终成水运工商之盛景,崛起于湘中大地。夫水运者,乃益阳崛起之根本。今观益阳,虽已升级为市,然其崛起之路,犹可为后世之鉴。此乃益阳崛起之真谛,亦为天下商埠之楷模。仿范仲淹手法与胸怀,试写下《益阳崛起记》。
益阳 [港湘新闻网]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