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诚:从清华学子到抗日先锋
新华社武汉7月14日电 题:杨学诚:从清华学子到抗日先锋??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南麓,抗日英烈杨学诚长眠于此。1934年,杨学诚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杨学诚与数千学子一道,冲破军警封锁,走上街头,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1938年8月,组织一声令下,杨学诚奔赴鄂中,与同志并肩开创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杨学诚兼任新四军第五师鄂皖兵团政治委员,率部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 [新华社]
走进抗战历史“现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
经过近一年的改扩建和展览改陈,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正式对公众恢复开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赵一曼相关资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表示,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就是将历史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还有历史场景立体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走进抗战历史的“现场”去感悟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 赵一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新华社]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窦来庚:“武林将军”展雄风
新华社济南7月9日电 题:窦来庚:“武林将军”展雄风  新华社记者王志  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窦家洼村,“武林将军”窦来庚的抗日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并被载入《临朐县志》。4月12日,窦来庚率部与30多名日军、50多名伪军激战两个多小时,收复临朐城。窦来庚得知消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7月19日凌晨,十七旅遭到日伪军多路进攻,窦来庚率部奋起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终因武器装备悬殊,节节失利。
抗日战争 历史 日军 武侠 [新华社]
“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在沪展出
7月9日至10月26日,“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将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与公众见面。展览精选了来自希腊14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珍贵展品,包含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多种品类,将以考古实证的形式全景式再现古希腊文明图景。??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7月8日,嘉宾观看黑绘陶瓶。7月8日,受邀观众在拍摄展品。7月8日,受邀观众驻足观看喜剧面具石雕(中)。
亚历山大 阿伽门农 [新华社]
“良渚文明的五重奏”国风系列动画短视频发布
7月7日,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品,中央美术学院制作的“良渚文明的五重奏”系列动画短视频面向全球同步上线。主创人员表示,该系列动画深入挖掘良渚文化特点,创新制作模式,注重文化、艺术和技术融合。
艺术 动画 国风 良渚文化 [新华社]
731部队原成员83分钟口述证言首次在国内公布
新华社哈尔滨7月7日电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7日在馆内展出731部队原成员胡桃泽正邦的口述证言。长达83分钟的视频中,胡桃泽正邦供述了731部队从事人体解剖、开展人体实验以及实施细菌战等罪行。731部队人体解剖小组最少有5个人,一个小组在一天能完成3个人体解剖任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这一资料为731问题研究进行了有效补充,进一步揭示了731部队犯罪全貌。
抗日战争 日本731部队 胡桃 [新华社]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在他参与的文物追索工作里,最紧急的情况是“两个小时后答复”。监测拍卖线索追索文物的方式,他同样认为相对被动。2019年,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  他指出,文物
法律 文物 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 [中国青年报]
中国文物迎暑期“出差”热潮 年轻人从打卡转向读史
观众屏息凝神,细看这些“出差”文物。  文物“出差”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让历史在特定语境中“活”过来。  与此同时,作者注意到,文物“出差”热背后,是公众从“打卡拍照”到“深度读史”的需求升级。近日,温州博物馆展出的北宋瓯窑青釉蕨草纹瓷执壶。这是目前瓯窑中唯一一件国宝级文物。
文化 文物 博物馆 浙江嘉兴 [中国新闻网]
抗战摄影师李峰:留下人民抗战的历史画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6月26日开始,“我在现场·光影流年”栏目播发“抗战摄影师”系列报道,展示这些英雄的摄影师和他们拍摄的抗战经典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张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照片题为《切断敌人的供给线》,其拍摄者名叫李峰。所以他不怕冒任何危险,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的瞬间,也留下了这伟大的人民抗战的历史画面。《留下人民抗战的历史画面——访新华社著名记者李峰》
抗日战争 摄影 [新华社]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丨守窟二十余载,他未曾离开
今年77岁的仁增旺扎家住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嘎村皮央组。皮央的石窟分布在山体的前山和后山,实际调查统计的数字接近1000座。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被发现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与考古专业人员先后多次对遗址进行维修保护和调查发掘。2013年经国务院核定,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矗立于壮阔土林中的文明瑰宝,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瞻仰。
文物 考古 [新华社]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珍贵藏品:鸡血红缠丝玛瑙
作为汉代文明在北京地区的重要标识,大葆台遗址先后共出土汉代文物千余件,是研究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和物质文化发展以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遗址出土的玛瑙,由北方草原丝路贸易而来,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丝路的见证。??其中,鸡血红缠丝玛瑙经过精心琢磨,鸡血红花纹跃然其上,色彩鲜艳夺目,尽显高贵典雅。??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文化 文物 考古 丝路 [新华社]
“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展览亮相澳大利亚珀斯
新华社发(周丹摄)  新华社澳大利亚珀斯6月25日电“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展览25日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的西澳大利亚博物馆举行开幕式和预展。她认为,这次展览为加强澳大利亚人与中国间的联系,增加艺术和考古等方面的交流很有益处。6月25日,一名男子走过澳大利亚珀斯西澳博物馆外的展览宣传墙。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6月25日,媒体人员拍摄在澳大利亚珀斯西澳博物馆展出的展品。
兵马俑 珀斯 马平 [新华社]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