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到器 我们对玉的喜爱从未停止
玉鹰正反两面的纹样完全相同,均为两翅展开的姿态,翅端各有一猪首形象。玉鹰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晚期  在红山人那里,玉完成了从石到器的转变,人们开始把这种美石当作宗教和信仰之物。对玉的使用从纯粹的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和制度的层面。  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凌家滩到良渚文化,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个用玉高峰。玉从石到器,完成了从物质制作到精神升华与艺术表现的关键一步。
文化 文物 红山文化 玉石 [北京青年报]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带来哪些变化?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带来哪些变化???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24年11月8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对流失境外中国文物的追索权和有关程序,声明我国对于因被盗、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社会公众十分关注文物保护法修订,提出很多意见建议。
文物 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 文物保护法 [新华社]
欢迎回家!41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从美国回归中国
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其向我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2024年11月,国家文物局通过我驻纽约总领馆获悉,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在办案过程中查获41件疑似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国家文物局获悉消息后,开展核查等相关工作,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艺术品回归。
文物 国家文物局 艺术品 [央视新闻]
北京“城之源”考古新成果 发现3000余年前的燕都“北二环”
享有北京“城之源”美誉的琉璃河遗址,是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自2019年重启考古发掘后又有突破性发现,考古人员在已发掘的北城墙遗迹北侧,又发现外城墙和外城壕。外城墙和外城壕北段。琉璃河遗址城北平民墓地部分墓葬分布。
文物 考古 [新华社]
3月1日21时前后迎来“二月二,龙抬头”
新华社南京2月27日电 题:3月1日21时前后迎来“二月二,龙抬头”??作为我国节令天象中的重要节点,“龙抬头”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龙抬头”天象中的龙,指的就是东方苍龙。??大约在2000年前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在日落后不久就能看到“龙抬头”。经年累月,“龙抬头”时间受岁差影响而逐渐推迟。若想观赏整条“苍龙”翱翔夜空,需耐心等待至公历7月中旬至10月中旬。
天文 王科 龙抬头 [新华社]
36片甲骨回河南安阳殷墟“探亲”
2月26日,河南安阳,“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在殷墟博物馆开展,共展出36片甲骨卜辞珍品。此次“探亲”是和商王武丁直接相关的甲骨百余年来首次回到殷墟。中新社发 王宇 摄中新社发 王宇 摄图为展出的甲骨卜辞。
殷墟 安阳 [中国新闻网]
唐代壁画系列特展在台开启终章展
新华社台北2月25日电 2025“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25日在位于台中的东海大学开幕,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体验盛唐气象。??据介绍,该系列特展2020年在台展出的首部曲介绍了唐代盛世辉煌,2022年展出的第二部曲描绘了唐人节庆与日常,2024年开展的第三部曲特以“青春年华”全新视角切入,让观众领略唐代壁画中青春男女的生活。希望通过系列展览将文化艺术之美、文物修复保护理念传递给观众。
文化 艺术 壁画 刘斐 [新华社]
沅陵阅读革命:从中华书山到全民书香燎原 ——一场由阅读领军者掀起的文化觉醒实验
在湘西门户怀化沅陵的深山里,一场静悄悄的“阅读革命”正在发生。一群“阅读领军者”用一本本书、一场场活动、一个个社群,掀起县域全民阅读的文化觉醒实验。如今沅陵教育局将阅读列为“硬指标”,推行“书香校园十个一工程”,30所学校的自发组建乐读社。沅陵的故事,是中国乡土文化觉醒的缩影。
文化 读书 沅陵 [港湘新闻网]
中国最早“高石英瓷”在贺兰山深处现世
新华社银川2月24日电 在位于中国西北的贺兰山苏峪口深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西夏宫廷用瓷烧造地。2024年10月24日,考古工作者在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进行发掘。“这将中国瓷胎‘二元配方’技术从元代提前到西夏,在两宋时期全国窑场中首次发现,在中国窑业技术上独树一帜。”苏峪口瓷窑址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考古 陶瓷 贺兰山 现世 [新华社]
景德镇白瓷,千年前就“穿越”到贺兰山深处
苏峪口瓷窑址在2017年考古调查时首次被发现,遗址范围约4万平方米。这是苏峪口瓷窑址出土的薄胎细白瓷,硬度高、通透性强,具有玻璃质感。考古调查研究发现,苏峪口瓷窑址比灵武窑存在时间更早,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这是此前灵武窑出土的西夏黑釉剔刻花瓷器。未来的发掘工作,将持续完善这一拼图。
文物 考古 陶瓷 西夏 [新华社]
布达拉宫“香布”换新迎藏历新年
2月18日,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人员更换“香布”。新华社拉萨2月20日电 题:布达拉宫“香布”换新迎藏历新年??随着春天的脚步将近,布达拉宫迎来这场特别的“换装”仪式——更换“香布”。“香布”通常一年一换,是藏族百姓迎接藏历新年的必备“年货”之一。布达拉宫“香布”换新,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它向人们传递着吉祥与喜悦。
布达拉宫 [新华社]
黄河上游发现规模最大马家窑文化聚落遗址
记者19日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上游的洮河流域发现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这一大型聚落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的寺洼遗址。多年来,马家窑文化以精美的彩陶而闻名。记者在遗址现场看到,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以三重近方形“围壕”为界分为两大部分。
文物 考古 马家窑文化 [新华社]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