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乡村——非遗“娃娃兵”
3月25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的学生在跳芦笙踩堂舞。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2月21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小学生在茶厂学习茶文化。2024年3月25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瑶族小朋友在体验投壶运动。
农村 柳州 梧州 [新华社]
在非遗活态传承中铸造辉煌——袁家镇政企共商非遗与铸造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3月29日,袁家镇政府联合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在嘉禾1958文创园召开“非遗出圈与铸造文化振兴”专题座谈会。袁家镇镇长郭艳丽、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副会长兼非遗分会会长匡治斌及本地优秀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围绕非遗活态传承、铸造文化复兴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座谈会标志着嘉禾非遗与铸造文化进入“活态传承+产业振兴”新阶段。
文化 嘉禾 [港湘新闻网]
大洞遗址:刻在黑曜岩上的东北亚人类演进史
新华社长春3月27日电 题:大洞遗址:刻在黑曜岩上的东北亚人类演进史??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正是源于黑曜岩。徐廷表示,和龙大洞遗址黑曜岩网络与工具风格的跨区域相似性,印证了末次冰期古人类在东北亚地区的广泛流动与迁徙。截至目前,和龙大洞遗址已完成27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文物 考古 人类文明 长白山景区 [新华社]
益阳崛起记
至十九世纪末,汉口开埠,益阳借势而起,开放襟怀,包容四方,终成水运工商之盛景,崛起于湘中大地。夫水运者,乃益阳崛起之根本。今观益阳,虽已升级为市,然其崛起之路,犹可为后世之鉴。此乃益阳崛起之真谛,亦为天下商埠之楷模。仿范仲淹手法与胸怀,试写下《益阳崛起记》。
益阳 [港湘新闻网]
最新罪证!侵华日军在港开展“伪钞战”档案史料国内亮相
捐赠者松野诚也曾多次向中国大陆捐赠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有关档案、侵华日军细菌战史料等罪证。广东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档案内容还提到日军伪造法币“已有使用先例”,证明当时日本官方对侵华日军伪造法币掠夺中国人民财富、扰乱中国经济金融秩序的无耻罪行习以为常。这些档案,是二战期间日本在华南地区开展“伪钞战”侵略罪行的铁证。
抗日战争 广东省档案馆 [新华社]
百闻不如一见丨撞脸“奥特曼”的汉代陶俑长啥样
近日,四川南充市博物馆2楼嘉陵长歌展厅内,一尊造型独特的汉代陶俑在社交平台意外走红。因其头部神似日本经典动漫形象“奥特曼”,吸引众多游客专程带孩子前来打卡。??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件名为陶房干栏式含陶俑的文物由陶俑和干栏式建筑模型组成。其中陶俑表情生动,头戴造型别致的冠帽,其夸张的眉眼轮廓与“奥特曼”确有几分神似。整套文物不仅造型独特,更为研究汉代建筑技术、社会生活及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建筑 陶俑 干栏式建筑 汉代建筑 [新华社]
尼姆鲁德古城遗址掠影
尼姆鲁德建于公元前13世纪,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有“亚述珍宝”之称,是伊拉克最知名的考古地点之一。尼姆鲁德古城遗址2015年3月遭“伊斯兰国”肆意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时至今日,古迹的重建与保护工作依旧前路漫漫。??新华社记者 段敏夫 摄这是3月18日在伊拉克摩苏尔市郊尼姆鲁德古城遗址拍摄的“拉马苏”雕像残片。这是3月18日在伊拉克摩苏尔市郊拍摄的尼姆鲁德古城遗址。
考古 [新华社]
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揭秘清代皇帝“赏罚有道”
3月22日,游客在观看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文物中,有很多被皇帝当成礼物送给臣子的赏赐之礼,藏着让人惊叹“原来这也是礼物”的有趣发现。这批密折撰写时间集中于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期间,内容涵盖官员包庇、受贿、侵吞公帑等机密事件,揭示密折制度中的“赏罚有道”,也隐约透露出“天子的礼物”所牵动的复杂社会关系。
清朝 刘斐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道 [新华社]
马家窑文化聚落: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
马家窑文化,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世界。在很多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彩陶(片)的数量惊人,常常高达数万片。经过2018年至2024年的7次考古发掘,千年尘封的马家窑文化聚落缓缓浮现。随着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逐渐兴起,彩陶愈发精美,并进入最辉煌的时期,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彩陶文化却开始沉寂。四川盆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有的陶土成分竟来自千里之外的黄河流域。
文化 文物 考古 马家窑文化 [新华社]
聆听楚韵的回响——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全纪实
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表示,不同椁室数量对应墓主生前身份等级,楚王级别的九室墓尚属首次发现。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东一室文物出土情况。2025年1月,安徽省文物局发布消息,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经综合分析,确定墓主人身份为战国时期楚考烈王。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作为唯一一座经过科学发掘的楚王陵,武王墩一号墓填补了科学发掘的楚系墓葬中顶级墓葬的空白。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楚国 [新华社]
在周原,寻找那座3000多年前的城
随着曾经繁忙的考古探方逐渐保护性回填,3000多年前的这座城再次被黄土覆盖,仿佛一切重归沉寂。“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日前揭晓,陕西周原遗址入选。文献记载,3000多年前,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居至此,周原遗址也被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后周人的活动中心区。此后80多年来,文物工作者在周原遗址多次开展考古工作。3000多年前,周王朝发祥于渭水之畔,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先河。
文物 考古 周原 周人 [新华社]
解锁长沙东汉简牍里的法治密码
在3月16日晚播出的《简牍探中华》中,观众一起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长沙郡临湘县,一同探寻了蕴藏在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里的基层法治智慧。
长沙 汉朝 东汉 象人 [长沙晚报]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